水泥制品生產過程中,攪拌環節至關重要,其注意事項涉及攪拌時間、速度、加料順序、設備維護等多個方面,具體如下:
一、攪拌時間
依據規范確定基礎時間:不同類型的攪拌機和不同的水泥制品配方,所需攪拌時間存在差異。一般來說,自落式攪拌機攪拌時間不少于 90 秒,強制式攪拌機不少于 60 秒。
根據實際情況調整:如果水泥制品的配方中添加了特殊的外加劑或摻合料,可能需要適當延長攪拌時間,以確保這些材料與其他原料充分混合。在生產大體積水泥制品或對混凝土勻質性要求較高的制品時,也應適當延長攪拌時間。
二、攪拌速度
選擇合適轉速:應根據攪拌機的類型和容量來選擇攪拌速度。對于小型攪拌機,轉速可以相對高一些;而大型攪拌機,為了保證攪拌效果和設備安全,轉速則要適中。如常見的強制式攪拌機,其攪拌軸轉速一般在 30-60 轉 / 分鐘。
避免速度極端情況:攪拌速度過快,會使骨料破碎,改變骨料的級配,影響水泥制品的性能,還可能導致混凝土離析,使水泥漿與骨料分離;攪拌速度過慢,則無法使原材料充分混合,混凝土會出現攪拌不均勻的現象,導致強度不均等問題。
三、加料順序
遵循基本順序:一般先加入骨料,再加入水泥,干拌一段時間后,再加入水和外加劑。這樣可以使水泥先均勻地包裹在骨料表面,再與水接觸發生水化反應,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勻質性和工作性能。
特殊情況調整:當使用一些特殊的外加劑,如速凝劑、膨脹劑等,可能需要在攪拌過程中的特定階段加入,以保證其發揮更好的效果。比如速凝劑,通常在混凝土攪拌的后期加入,避免過早加入影響混凝土的正常凝結時間。
四、原材料計量
保證計量準確:水泥、骨料、水和外加劑等原材料的計量必須準確,這是保證混凝土配合比準確的關鍵。計量誤差應控制在允許范圍內,一般水泥的計量誤差不超過 ±2%,骨料的計量誤差不超過 ±3%,水和外加劑的計量誤差不超過 ±2%。
定期校準設備:計量設備要定期進行校準和維護,確保其計量精度。在生產過程中,要經常檢查計量設備的運行情況,如發現計量不準確,應及時調整和維修。
五、攪拌設備維護
日常檢查:在每次攪拌作業前,要檢查攪拌機的攪拌葉片、襯板等部件是否磨損嚴重,如有磨損應及時更換,以免影響攪拌效果。同時檢查攪拌機的傳動系統、電氣系統等是否正常,確保設備安全運行。
定期保養:定期對攪拌機進行全面保養,包括清洗攪拌機內部、添加潤滑油、檢查緊固螺栓等。長期使用后,攪拌機內部可能會殘留一些混凝土結塊,需要及時清理,以免影響下次攪拌的均勻性。
六、環境因素
溫度影響:在高溫環境下攪拌,水分蒸發快,混凝土坍落度損失大,可適當增加用水量或調整外加劑用量,并盡量縮短攪拌時間。低溫環境時,可采用加熱水或骨料的方式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溫度,但要注意水溫不得超過 80℃,以免水泥出現假凝現象。
濕度影響:環境濕度過大時,骨料含水量可能會增加,導致實際水灰比增大,影響混凝土強度。因此要定期檢測骨料含水量,及時調整用水量。